找到相关内容24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现代禅的戒律观(2)

    柔软、直言无诤、有情有义与悠闲从容的气质。我想,这应是每当老师针对某位同修的某一盲点或障碍指导之后,其他同修经由切磋法谈与共处薰习,不知不觉的,也在同一地方见贤思齐、同步超越了。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染效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3153229.html
  • 佛教部分有关"三"的名词简解

    后人就叫他三车法师。  90、比丘常带三分病:因为持午,即日中一食,有饿病,因为饱暖思淫欲。  91、供养佛菩萨像的三个意义:一是纪念他们。二是向他们学习,见贤思齐,发奋修行,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认真修行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2053831.html
  • 纯印老人(4)

    之捷经:成就慧身不由他悟。“纯印”老人对净土宗之奥旨已表露无遗!我辈若能以他老人家为修行的榜样见贤思齐,久而久之必顿然开悟明心见性。一念发菩提心便令一念顿证,功德无量不可思议。菩提心乃“纯”,发心乃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3055087.html
  • 出世与入世的无诤之辩

    :对啊!怀念佛德,所以想要见贤思齐。“仿效佛陀、追求超越、追求圆满”,这与“怀念佛陀”的具体差异何在?以成佛为目标,要向佛学习,这不就是“永恒怀念”的表现吗?佛弟子不会见异思迁,因佛陀涅槃了,就去拜入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5855703.html
  • 寺庙中佛像的真实含义造像的意义(2)

    祖先,祖先去我们再远,面貌也不知道,我们还供历代祖宗牌位,常想到祖先,这是不忘本,心地厚道。第二是提醒我们见贤思齐。老师   成佛了,我也要成佛,提醒自己。   第二宝:法宝,“法宝”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61756115.html
  • 建兴佛教从完备的沙弥教育做起

    14醒、见贤思齐和防非止恶的作用。这,正是沙弥教育所最切需的。九、初等禅观之学习与薰修:前八个阶段,皆属僧格、僧仪建立之范畴,此则正修定、慧,以渐趋解脱。一切佛法的修学,固以“戒律”为根基,然而佛法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3057063.html
  • 论日本密宗创始人空海的儒家思想渊源

      《性灵集》所谓人能弘道斯言实焉。  《论语》子曰:“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。”  [例48][69]  《性灵集》贫道添备下菜思齐上圣。  《论语》子曰,见贤思齐焉。  [例36]出自《奉贺天长皇帝...464页),意思是桓武皇帝是位文思弘道的圣天子,可与殷朝汤王、周朝文王相媲美。  [73] 空海的其它文章也有《论语》“见贤思齐焉”,如《性灵集》的《游山慕仙诗》中有“景行尤仰止,思齐自束装”(《弘法...

    静慈圆著 刘建英 韩昇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55557635.html
  • 初探印光法师的观音信仰─兼述李止净〈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〉

    天下太平,人民安乐矣。[12]  标举感应事迹为古今得失吉凶的征验,感应事迹能够作为修身齐家的殷鉴,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,这是将感应事迹赋与道德教化的作用。  但历史事迹毕竟为事件的记录,感应的...

    林淑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0960589.html
  • 佛教对“宗教之间”的看法

    我们的偶像;读书求学,圣贤就是我们的偶像;我们崇拜一些伟大的人物,这都是我心目中的偶像!其人要有偶像的观念,有偶像才能见贤思齐;如果没有偶像观念,则没有学习、效法的对象,就如同没有地标,前面的路不知道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462514.html
  • 进庙拜菩萨 应作如是观

    、正确地理解,以避免误会。我们要去认识自己所不了解而又时常要面对的事物,切不可以不知为知,那样往往会阻碍自己的进步。   “佛像”是佛弟子缅怀佛陀,并以之引发自己见贤思齐、向上向善的教具--教学工具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5962629.html